“文创+科创”,后疫情时代,民宿产业新业态
途家发布的《2020年乡村民宿数据报告》中,我们看到截止到2020年年底,途家平台的乡村民宿房源量超过54万套,同比2019年增长两倍之多。
那么,民宿行业如此强劲的发展态势,足以说明,民宿本身具有非常活跃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。
后疫情时代,民宿的温度、情怀、文化、安全、私密、特色都成为游客关注的重点,如何跟随政策走向,赋予民宿新生活力,将成为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。
2016年,国务院发布的《“十三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“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,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,数字化产业相融合”的报告中,我们可以看到,民宿作为旅游链条中重要的一环,应当紧扣国家政策,挖掘自身优势,充分融合“文创+科创”理念,建立该行业新格局。
民宿为什么要融文化?
没有文化的民宿,没有灵魂。
单纯依靠民宿设计、服务、景区环境来经营民宿,显然是非常局限的。民宿不同于酒店,不一定要高端奢华,但是每一个来到民宿的人,从概率上讲,都是有些许情怀的,所以做民宿文化和情怀,是必备。
无论生意大还是小,都要经营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理念。融合自然风光,借势当地风土人情,入情入心,真正走进游客内心最暖处,才是文化最佳融合的魅力。
民宿是文化的载体,在民宿打造过程中,随处都可见主人文化匠心,大到整体空间布局,小到每一个家居物品的材质颜色摆放,用心的设计,都有一个不同的来处,所以文化自然不同。对于民宿而言,千篇一律的设计,就失去了温感。
如何体现主人的温情,如果仅仅是要体验屋内的舒适度,那么酒店也可以更标准地满足需求。文化温情,不是旅途中的一次休憩,而是,在游客进入民宿的起初,就能体验到细节上的关怀备注。
如论是仪式感逐渐亮起的灯光、还是轻柔和煦的音乐,抑或门口暖洋洋的拖鞋,又或者急需备用的指甲刀、卫生巾、针线盒。所以,主人的暖,之于民宿,同样是一种文化。没有人会拒绝,舟车劳顿后,来自家一般的温暖。
对于乡村民宿来讲,多数设立在景区,那么如何将当地的景色风光、风土人情融入到自己的民宿中,让民宿和景成为高度契合的共同体,游客体验到一气呵成的情感悸动,对于民宿主本身的情怀来讲,是一个考验。
做民宿,前提是主人要有情怀。举个例子,假如,一个远方的游客来此地旅行,在入住民宿的同时,主人可以充分展示出家的故事、当地的风情、景区的攻略,在侃侃而谈,琴瑟和鸣的故事里,游客和主人之间关于“诗和远方”的探讨,将会是民宿文化非常好的融合点。
烟火气,是文化的另一种体现方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每一个逃离喧嚣的出游者,都有一个净化心灵的内心梦想。那么将采摘、烧烤、活动,有机结合在一起,也是文化的宣读。
民宿,为什么要融科技?
科技是民宿发展的未来之光。
市场永远是年轻的,消费群体也永远朝着年轻化。在不知不觉中,我们的互联网已经铺天盖地的长满00后。他们是顶着科技出生的一代,他们是对智能创新天生感冒的一代。
无论时代给他们贴了多少标签,我们依旧不能否认,00时代总能走在热点前线。所以,从热点、和市场趋势来讲,智能化科技是民宿不能绕开的超级马力。
从客户的“温感”体验来讲,科技智能,能够给予民宿最大的施展空间。客户入住民宿,进入小院,灯光、音乐徐徐而来的仪式感,就能先入为主的给予内心的扣响。
那么,通过室内灯光场景的变化,打造不同的生活氛围,同时又给了客户日常起居中的舒适体验。之于民宿,智能科技,也是主人文化。
除了入住的视觉美感,安全的守护,私密的保障,在开篇我们提到过,必然也是游客关注的重点。智能化,在解决智能入住、关门提醒、防盗提醒、报警设置、风雨关窗、空气检测、燃气报警、来客提醒等方面,都是尤为重要的。游客的在意,就是主人的关注,从安全呵护来讲,也是主人文化的体现之一。
文化是一个泛的概念,落到日常中,就是主人的温度。从文化渗透、情感呵护、视觉体验、安全护航、私密保障多方面聚焦一点,做一个有远见的民宿主。
智能化,赋予民宿的远不止情感和安全的保障。之于民宿主,它所带来的多渠道产业收入,多元化市场整合,运营成本的超强控降,都将降成为民宿行业未来之光。
《“十四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提出“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旅游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进一步加强,智慧旅游特征明显”。
那么,民宿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环节,需要“科创+文创”理念,它或许是今后民宿最科学、最重要、最标准的方法和途径,并为民宿新业态格局,带来全新的发展和机遇。